2013年4月3日下午2:30,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Hussain Athar(侯赛因·阿塔)教授一行做客重庆大学2013可持续发展论坛第1期暨重庆大学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区域经济与科教联动发展系列讲座第7期,为全校师生带来了题为“金砖国家之龙象共舞:21世纪中国-印度经济发展比较与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期讲座在重庆大学A区高研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举行,由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教授主持。这场讲座由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重庆大学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合办。全场报告与问答环节均采用英文交流。
蒲勇健教授首先对阿塔教授一行的再度来访并做客可持续发展论坛表示热烈欢迎。蒲教授对阿塔教授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介绍到,阿塔教授上次来访大概是在去年1月初的时候,是应我们的邀请而来,那个时候比较冷。跟上次一样,这次阿塔教授也是带着调研任务的,不一样的是这个时候已经是春回大地,生意盎然。所以,我相信阿塔教授这次的到访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阿塔教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颇为关注,近年来重庆的发展更是吸引了阿塔教授的兴趣。阿塔教授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也是很多层面上展开的,这次他要从中印比较的视角给我们做一个学术报告,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侯赛因·阿塔教授。
侯赛因·阿塔教授对蒲教授以及报告现场的师生们表示非常感谢。他说去年来的时候虽是冬天,但重庆大学的热情很高,这次热情更高,他希望能够给我们的热情一个很好的回馈。阿塔教授首先对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该校亚洲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地介绍,随后开始了本次学术报告。
阿塔教授从人口、人均收入以及经济结构三个大方面,依次展开了中国和印度发展的比较。在人口方面,阿塔教授分别就中国和印度在1950年和2012年时的人口总量作了比较,并预测印度人口将于2025年超过中国。阿塔教授称,人口增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制约会更加紧张,尤其是耕地和淡水资源的匮乏会比较突出。从居民生活水平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同时崛起是一个新的现象,是一种龙象共舞的现象。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方面,阿塔教授提醒老龄化只是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的抚养比是1982年的近一半。随后阿塔教授对中印两国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中国的人口密度和可耕地面积比例虽然显著低于印度,但每平方公里可耕地能够供养的人数上中国更多,而且中国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比印度要长,印度婴儿死亡率是中国的3倍之多,在反映教育的识字率方面中国也好于印度。
紧接着,阿塔教授又从人均收入和增长速度方面对中印经济发展展开了比较分析。阿塔教授用数字的方式说明了,中国人均GDP是印度的2倍左右,中国过去十年的GDP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印度,GDP中投资的比例方面中国也高于印度。这与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建设有很大关系。随后,阿塔教授从经济结构及三次产业的比例方面对中印做了分析。他认为,两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中国三次产业中工业占到一半,服务业的比率也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印度的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占到了58%,工业所占比率则是农业的2倍。阿塔教授认为这是中国和印度同时崛起现象中值得关注的地方。
阿塔教授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这场报告。随后进入了提问环节,现场踊跃提问,共有6位参会者依据阿塔教授所讲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或兴趣,用英文的方式提出了有关中印人口、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阿塔教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蒲勇健教授对阿塔教授的报告内容作了简要的总结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表达了希望阿塔教授能够多来重庆大学作报告。
侯赛因•阿塔(Hussain Athar)教授毕业于牛津大学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导师是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A. Mirrlees教授。现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中国政府顾问,中国-欧盟社会保障合作项目专家,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联合国发展项目顾问,在经济学理论、社会保障等领域享有盛誉,其文章经常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美国经济评论)、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经济文献杂志)等顶级经济学术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