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专题会议


“中国区域和城镇化发展”论坛暨“区域开发”名栏建设研讨会于2013年5月18日在重庆大学文字斋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青年学者工作部、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由重庆大学期刊社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和重庆大学的100余位师生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和报告会由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德敏教授主持,主题发言和研讨交流由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教授主持。重庆大学杨丹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百忙之中莅临重庆大学指导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基本情况和人文社科发展历程,简述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办刊情况及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并希望大家对教育部名栏“区域开发”栏目建设给予更多支持、指导和帮助。会议围绕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发展与公共财政、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研究、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群发展、“区域开发”名栏建设等主题,采取特邀专家主题报告、参会人员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做了“金色增长:区域增长潜力比较”报告,提出并诠释了“金色增长”的概念、评价因子以及评估区域增长的新模式。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做了“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报告,提出了中国的城镇化战略,阐释了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意义及城镇化实现的目标。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作权做了“经济学空间化浪潮”报告,论述以空间可视化、模型化、定量化研究区域经济的方法,并分享了实证研究的典型案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安国做了“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和主要政策涵义”报告,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涵义角度分析了与改革并行的区域科学发展。新华文摘杂志社编审胡元梓做了“冲突范式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谱系和冲突范式的学科谱系,探讨了冲突范式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

在研讨会上,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廖元和以“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与城镇化发展”为题做了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室主任张皓、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社会科学部孙三百分别从期刊发展、栏目建设、选题视角、学术热点、特色打造、成果传播等方面提出办好名刊名栏的具体举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王贤彬做了“土地与权力: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经济发展行为分析”的发言。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尹虹潘做了“三峡库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主体功能细分与集聚发展视角下的空间重构”的发言。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康继军做了“金融体制市场化与区域投资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的发言。重庆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靖祥做了“超大城市发展潜藏危机:重建常识(理性)走出虚无的泥沼”的发言。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张学良做了“中国区域经济转变与城市化空间主体”的发言,并对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简要总结。

随后全体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提问交流过程中不断激发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思路,气氛热烈,异彩纷呈,体现大家对区域发展、城镇化改革这一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学界研究热点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思考。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管理部部长韩旭、办公室主任李雯,重庆大学社科处处长、期刊社社长蔡珍红,社科处副处长姚飞,期刊社副社长游滨,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鹏,发展研究中心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林建等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是区域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次学术盛宴,为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的学科发展和期刊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对进一步扩大社科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