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


5月28日-29日,“2014城镇化中国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英国、法国等国内外近40名专家与学者围绕中国、重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议题,进行了系列讲座报告和学术研讨。本次国际研讨会由重庆大学和欧盟委员会科研总司中欧人文社科合作部共同主办,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重庆大学区域经济与科教战略研究中心承办,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和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协办。

重庆大学副校长黄宗明教授在开幕式进行了大会致辞,对参加国际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重庆大学学校发展和科研情况,并对研讨会的举办给予了祝贺。随后,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德敏教授也向大会致开幕词,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对本次研讨会举办所具有的学术与实践意义给予了肯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François Gipouloux教授向重庆大学为这次国际研讨会的筹办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向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重庆大学的发展和今后合作给予了热情期盼。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教授主持。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校内专家主要还有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华教授、副主任林勇教授,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但斌教授等。

本次国际研讨会共分为六个专题报告,依次为:中欧合作项目“URBACHINA”的宣传介绍、城镇化的制度基础与政策、城镇化的空间扩张与人口容纳、城镇发展以及城市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可持续城镇化的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

在专题报告中,不少学者对重庆城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和上海,天津等沿海直辖市不同,重庆地处内陆,不仅农村人口众多,而且城乡差异明显。要推进城镇化,最大的挑战就在于人的城镇化。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亚洲研究中心主任Athar Hussain教授认为应该把农村人口转化成城市居民,让他们享受同等的条件。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中日韩研究所所长François Gipouloux教授认为,应该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在城市的经济组织中为转换人口提供工作机会和高价值的服务。与此同时,专家对重庆的公租房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重庆的公租房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对推进重庆城镇化,尤其在吸纳新增就业人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与会专家还就城市建筑、产业集群、居民社区中心建设等众多议题展开论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对于农民市民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城市里如果有成熟的产业支撑,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口,那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会转移到城市,这样的人口流动才会有意义。但人口往哪里流则是市场行为,这不是任何人或机构能够控制的。不要把城镇化当作抓手,其实它是经济发展和升级而自然形成的结果。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把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发展,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就会带动人的常态化流动,也就不必担忧城镇化人口多或少的问题了。

香港亚太研究所的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以香港为例,对城市交通发展做了说明。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沈教授认为重庆可借鉴香港公共屋村的经验,香港在地铁沿线的站点附近开设多条小巴路线,供本地居民直达各个公共屋村,方便转乘、保证效率。同时,香港为公共屋村设计了完善的、多层次的交通系统,将公共交通网络通达、延展到每一个居住区。由于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因此,多数租房居民的日常交通成本并不高。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主任刘卫东教授强调,需要持续关注农民市民化和公租房收支平衡。刘卫东教授提出,他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民更乐意留守在属于自己的房子和土地上,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间差异较大的户籍制度和文化隔阂。刘教授还表示,城镇化发展中要处理好人、钱、土地的关系,与之相对应的改革则是户籍、税收、房屋。土地财政被称作高房价背后的推手,而公租房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目前高房价的困局。居民用来购买公寓的资金可能并不足以偿还贷款的本金,也许有一部分居民不愿购买这些公租房,并把它们退回给政府,所以政府仍要持续关注公租房收支情况,要尽量使其保持平衡。刘卫东教授的观点也得到与会专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FeuchWang的认同。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沈体雁教授对城市现代伦理体系进行了报告。他认为,当前应该建设中国城市现代伦理体系,这样可以正确引导城镇化的方向,同时提供一种精神动力,还可以为解决大城市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对于城市病,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教授则认为,重庆应打造更多卫星城市,把一些县城和小镇做大,并连成网络,从而解决大城市病。沈体雁教授还比较了中国乡土差序伦理与西方团体博爱伦理之间的差别,认为在坚持传统的五常伦理“仁义礼智信”的同时,还应该增加“尊严”和“包容”,由此重建城市伦理核心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黄丽对土地财政问题进行了报告。她认为,土地财政利弊参半,既是无奈之举,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以上海为例进行了解析。黄教授指出,上海在1994年前的财政收入全部来自中央,但1994年后,来自中央的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导致上海财政入不敷出,上海市政府通过土地财政这个开源方法带来额外的财政收入。94年以来上海市政府除了获得转让土地带来的直接收入之外,更注重土地转让带来的间接税收收入。尽管上海的土地财政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少,城区也在不断往外延伸,但在城镇化过程中上海社会福利获得了较大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也较好。对此,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Stephan认为,土地财政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只是具体的表现方式不一样。

会后,与会专家还参观了湖广会馆、重庆市规划馆、南山一棵树景区、重庆市两江新区规划馆、江北嘴CBD和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等地。在深入了解重庆的城市发展历程后,专家们无不惊叹于重庆的发展速度,并祝愿重庆在今后的发展中一马当先。

 

关闭